品玩文艺作品时的感知与认知——通过漫改动画看动静之差
我们首先不得不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不同体裁间有一个最关键的区别点:其本身的呈现形式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这里所陈述的运动静止和纯粹的时间艺术划分方式有所差别,毕竟从欣赏角度来看,不管是小说、电影、漫画、动画它们都有着时间艺术的特性,也就是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持续进行。
而我要提到的动静之差,更多的,指的是作品本质上(或者说体裁上的)的动态和静态——也就是小说、漫画的静态和相对应的电影、动画的动态。
这个动静之差是印证在了进行阅读/观看的动作的,读者/观众的行为上的差别。
这里就拿《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来说,它正好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改编的很成功的、漫画党和动画党都很满意的优秀作品,适合举例。
从动画视角来看,我们就直接聚焦于感情集中爆发的奉心祭篇吧,也就是第三季《超级浪漫》的舞台。
当时看辉夜第三季最后一集看得我可是心潮澎湃,哪怕我漫画早就追到了最新的地方,对第三季本体的剧情完全了解的情况下都被震撼的不行。
对于这最后一集,我映像最深的有两幕:
1、辉夜与会长各自的内心自白,动画不仅完美的将漫画原作二人的巧妙对偶呈现了出来,还以水墨风、羽化镜头等加强了回忆桥段的意境。合适的BGM配合古贺葵惊才绝艳的演技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为了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一段自白在《辉夜三》里将“是否有资格被你喜欢”这个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命题演绎到了至臻。
2、尾声把第一季ED放出来,插入前两季度的回忆镜头,用情怀做柴火点燃观众的情绪,讲真,有点太犯规。歌词放完仅剩旋律时画面也随之到了白辉二人的Kiss,在观众们“真不容易啊”、“我终于等到了”的想法中做出了一个最棒的文化节落幕,不但让你的情怀落地,还给了观众一个交代,为这段感情阶段性的画下了句号。
对于上面的这两幕我可以这么说,这都是漫画这个体裁绝不可能实现的演绎。
不讨论肢体动作和微表情的作画以及运动镜头带来的的生动感,说实话,具象的画面和脑内的“一想之美”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
我们就单纯的从更明显的差异来看。
在奉心祭这个篇章里动画是将漫画原本的文学性给保留下来了的,因为动画脚本的这个节奏和漫画一模一样,主角二人自白形成的对偶也好,旁白报菜名的层递也好,制作组居然不用做什么改编,分镜也基本是照搬的,照着做就完事了,赤坂明的创作水平着实是强。
那么,动画在已经完美的保持了原本的文学性的基础上,可以说《辉夜三》的动画是将漫画超越了的。
因为它构造的氛围更加打动人心,换种说法,就是让观众更能共情 —— 这其实是综合艺术的天然优势。
我看漫画能脑补出镜头,在听惯了声优的演技后,我也能想象出话语。
但是,我不可能在大脑里构造出匹配的音乐。
不单单只是少个BGM的问题,说实话一个BGM你单独拿出来听真没什么好听的,对于A1来说是这样。更重要的其实是音画结合,音画结合所带来的感知具象且全面,能极大的勾引起你的感性思维,给你直观的情绪冲击。
对于举例的第一幕而言,通过抽象的想象与脑补是脑补不出来这么引人入胜的情感的。
而第二幕不但有着第一幕的基础,更是有场外因素参与其中。他给你安排上了第一季的ED……ED算是作品本身延伸出去的一种再创作,虽然是作品的延伸,但是和作品本身没关系。可在第二幕里,制作组反过来将这个再创作出来的产品又重新附加到了正片中,作为点缀正片情节的元素,给这份本应“单纯”的视听体验赋予了“不单纯”的含义,这是只有剧集动画、电视剧才能做得到的操作,电影都玩不了这一出。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说,动画这体裁完爆漫画?
当然是不可能的。
还是漫改,还是辉夜,不过这回啊,我们来换几幕。
换一些在制作层面上同样保持了优秀水准的,但是就是和原作漫画相比有观感劣化之嫌的几幕。
啧,不得不说这动画制作优秀真是方便,怎么聊都不用在乎制作问题,就看演绎和表达上的区别就完事了。不然我怎么拿辉夜来举例子呢,方便对照嘛,各个体裁各有特色,有自己的优势区间和劣势点位,不存在谁比谁更好的说法。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就来通过原作的冰辉篇,也是剧场版《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初吻不会结束~》来窥视吧。
纵观《辉夜》整作,赤坂明在许多地方都有讨论严肃命题。其实不管是辉夜这样的搞笑主题也好,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智斗、热血、恋爱甚至日常贴贴做主题的作品我们都或多或少能看到些严肃的东西。
有创作者存在的地方就有它们自己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见解,他们也犯不着去克制传道授业解惑的普罗米修斯精神,只要不是说教性质的就行。将自己的见解以合情合理的方式插入到作品中不但可以提升故事本身的内核还能丰富剧情。在《辉夜》里,赤坂明无疑是做到了的。
奉心祭篇、烟花篇、选举篇其实都有一些严肃的命题被包含在内,以及经典的运动会篇——探讨了校园霸凌这种在文艺作品里稍有不慎就会崩坏的命题。
赤坂明将舞台构建的很好,很完整,和故事本身也足够匹配,整体的创作脉络没有中断且他想要陈述的都被陈述出来了。
在动画的演绎中,这些篇章无不做的完善异常,趣味与严肃互相交融,与原本的文学性相比没有落到丝毫的下成。
然而……冰辉篇却有些不一样。
冰辉篇是赤坂明精心架构的,我估计也是他将才能用尽了绞尽脑汁创作出来的篇章。立意、阐述、思考比起以往的篇章更加深入完整,他串联了主线至此的所有剧情,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的恋爱书写不平凡的本质,洞幽烛微地将二人之间的思索上升到对本我的发掘。
他居然在写“真实之爱”这种命题。
这一下就让动画片演绎的问题现行了。
不管是辉夜内心法庭的辩论也好,白银和医生的对话也好,白银进房间的名场面也好,甚至于最后结尾的旁白总结,都差了几分意蕴。
这几分意蕴弱在哪儿?
弱就弱在观众的情绪流被导演所控制,在具体的话语、镜头上没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只能跟随着进度条的脚步被动的前进。
前一幕刚结束,只要经过一帧,下一幕就来了。镜也是一样,字也是一样。
我不得不将注意力投射到新的画面与声音前,降低观众思考力的过程甚至是润物无声的,在编排设计时就让观众自己都感知不到,觉得没什么问题,这本身也是体裁的特性和优势。
实际上,我在五感被充分的信息量占领时也没什么空去想象,只能凭借短时间(通常只有1~2秒)的直觉性思维整理部分事情。
放在其他篇章倒也没什么,但是放在冰辉篇这里,漫画与动画之间的差别就让人不得不在意。
拿白银进房间的名场面来说,漫画在看到这里时,不仅仅是因为镜头内的画面信息会导致我的阅读停留在此。同时,读者的大脑会对这个镜头产生大量的认知加工活动 —— 联想、整理、归纳、解释、总结。
-
房间里的布局代表了什么?白银处于什么样子的环境中,他给自己设了什么限?
-
字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了白银怎样的内心?
-
对比之下,白银与辉夜之间自卑的异同点、环境的异同点
-
串联之下,白银某些行为的印证,前几个镜头、前几幕的话语的印证
-
……
重重加工后,这一幕给读者的震撼无以言表。
类似的例子在冰辉篇里还有,或轻或重的问题。
而之所以前期的内容能合理演绎,正是因为《辉夜》的剧情到奉心祭结束为止,所探讨的严肃内容都是点到为止的,赤坂明能给你整个几页刻画心理和氛围就不错了,再多的,也就给你安排个单独一话。
冰辉篇的不同,就不同在赤坂明写“真实之爱”时对命题的认真与深切。
他对话语的强调,对内心的洞见、对镜头的分配都非常谨慎,为了表达这个大的命题,整个篇章里有着相当细致的内心戏,恰到好处的文字演出,把控极深的情绪转进,他花了十来话,甚至可能包含前面上百话,就是为了说这一件事,解释这一个主题。
许多人物的思绪都隐含在话语背后/画面背后,思考太多了,情绪也太复杂了。
把抽象的东西转移到屏幕上具象化后,就有点表现不动了。
是的,正因为屏幕中的信息太多,太过于具象化,节奏太快(也是因为太固定),反而无法引导出更深层的情感,引起观众更深入思考。上一幕还在那内心纠葛,下一幕的搞笑情节就能直接将我的“无用情绪”给冲刷掉。
在阅读时我们经常会需要去思考,在思考时,读者会主动会控制阅读速率从而完成认知加工,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就像看动画就那么固定着播放速率,一直跟随着导演的脚步走也是自然而然的。
毕竟我们不是在上课,大多数人在欣赏文艺作品时都是跟着节奏走的,自己的阅读节奏、导演控制的节奏。在观看进行时,看到需要思考的节点立即就能按下暂停键,那大概连情绪都没有投入。这是什么?这是拉片,是拆书,是学习……是研究行为。搞分析的还要反复翻阅,快进快退,做笔记呢,和普通的阅读、观看行为相去甚远了。
对《辉夜》的冰辉篇改编(剧场版)而言,制作得其实还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诚意满满,可惜,这回是做不到超越原作的情感了。
因为体裁本身对思考力的减弱,导致反思层面的美与联想层面的美被削弱,作品的文学性没有得到完整的继承,本应巨大的魅力空间被折叠了几次。
虽然剧场版呈现出的魅力空间还是巨大,但和原本的比仍是相形见绌。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呈现形式,所带来的差异已经让人不可忽视。
我们拿的是漫改动画举例,阐述的体裁差别移到小说、电影上也差不太多,只是表现事物的抽象程度的不一,想必能够理解。
总结一下。
电影和动画都是一种对你的时间进行绝对控制的体裁,它们在减轻文字阅读压力的同时能够借助具象化的画面和声音实现完整且丰富的信息传递,这会让你的感性得到极大加强。又由于它们按照固定的速率播放,你必须紧跟着导演设计的情绪流前进,被动的去接收、适应其播放速率。为了跟上视频播放的节奏,观众思考的时间不得不减少乃至趋近于无,一些经过训练的观众可以直觉性的开多线程去整理归纳——在视觉和听觉已经被牢牢占据的情况下,这通常只能思考一些较浅薄的点,大多时候仍会臣服于庞大的信息流,中断正在上一个镜头停留的思维,去对正在发生的剧情作解读。
就像许多普通的观众那样,不会有余裕去想”多余的“事情,大家都更关心”接下来的情节“和”结局是什么“。
相对的,漫画和小说是让你去主动翻阅,自由控制阅读速率的体裁。你并不是在单纯的接收信息、对当前看到的地方做解读。你是在此基础上对已知的信息,也就是从最开头到你当前看到的位置的所有信息做整理,先在脑子里“消化”一道。在信息的积累之下读者不得不去主动的做总结与归纳,在某些情节里读者主动放慢阅读速率开始分析与对比之时,通常就是打开局限、渗透进作品内核、同故事与作者更深入交流之时。
其实有点儿像吃饭和输液,你看,吃饭和输液其实都是在向身体内输送营养物质,而且看起来还都是“动”的,但就是有着种种微妙的差别。
被动和主动的差别,控制和非控制的差别,绝对和非绝对的差别。
赞!